广东骏道线上学院 l 第六期
2020.04.08

广东骏道律师事务所主任伍远亮律师于2020年4月8日通过线上学院平台向广大青年律师就入行后该如何选择律师事务所的问题进行了分享。

在选择律所这个问题上,伍主任认为在不同的执业阶段,也有不同的境遇:

首先是实习律师时期的“没得选”。这个时期主要以跟着师傅学习提高、积累经验为主,如何选择律所的情况尚不迫切。

第二是执业初期和中期的“如何选”。“如何选?”的困惑,往往在执业初期最为突出。实习完成后,也顺利的拿到了执业证,对自己的师傅或者团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律师这个行业和对律师事务所也有了全新的了解、甚至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在这时作为律师个体从认知、到心态都与刚入行时的过于理想化有了很大的转变,暂不论这个转变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个时候反正就想换一个团队、换一家律所试一试,那律所千万家,我该去哪家?我要如何选择律所呢?这就摆在了眼前了,这个困惑有些会在执业初期解决、有些可能始终都没办法解决。

第三是执业后期的“懒得选”。执业后期,各个方面基本都已定型,能作选择的空间不大,也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了。

伍主任认为,选择并加入一家律所,不是简单的选择一个执业挂靠单位,而是选择了跟什么样的一群律师在一起?选择了我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律师?选择了我们立足的平台、我们成长的阶梯和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能达到的高度。青年律师应当直面“如何选”的问题,去分析它、去思考它、去解决它。以下“六不要”和“六个要”是伍主任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就“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律师事务所”的一些个人看法,分享给大家。

“六不要”,即不要仅因以下六个方面的考量而选择加入:

一、不要因方便而入

因方便而入,就会因方便而安逸。

律师可不是一个贪图方便的职业。如果你贪图了这家所的地点离家近、交通便利等自己上班方便的地方;你就会想上班方便,还不如不去上班,呆在家里办公就好,穿着沙滩裤、人字拖,满脸胡渣、不修边幅,天天睡到自然醒最好。这样你会因为方便、因为安逸、因为懒散而慢慢散失前行的能力。

律所的办公位置、办公位置的商圈地位,应当律师这个行业、与律师的职业相匹配、律所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相对一致。

二、不要因自由而入

因自由而入,就会受自由的侵蚀、就会受自由之害。

如果律所过于自由,这在办案合同和相关手续、费用收取和发票出具、案件归档等涉及职业纪律和职业操守方面,管理松散,没有那么多约束;没有约束,也就意味着是一种缺失、一种泛滥、你所追求的自由不但达不到,反而会有无数的执业陷阱与风险相伴而来。

三、不要因利益而入,利尽则散

律所的管理费是律所存在的基础之一。各个律所的管理费等相关的费用因各个律所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划等各种现实情况而有所不同。但要明确的是,管理费等相关费用收取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律师,为律师发展提供助力。如果仅是为了少缴相关的费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考量,也是一种对自身不负责任的体现。

四、不要因案源而入、无案则怨

因有些案件可以合作、或者可以提供一些案源,就选择加入,这是解决了当务之急需,但这不是成长的全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案源的开拓能力。案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就像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一样。别人给的案源能解一时之渴,但却解不了长久之计。

五、不要因人而入

因这家所有认可的或认识几个律师、或者是有认可的相熟的律师要加入这家律所,就选择一起加入;其实这也是律师选择换律所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换的是律所,不是找几个伙伴,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六、不要因专业化而入

入行初期的青年律师大多对各类专业领域缺乏特别清晰的认知,因此在专业化方向选择上会显得茫然,此时冒然进行选择并非一件好事。所以还不如抛开盲目的“纠结”,转变纸上谈兵的现状,在法律实务操作中去多看多学,通过一至三年对行业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再根据团队的主要业务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确定专业方向也不迟。

伍主任认为,这六个不要,虽然与我们的执业生涯息息相关,但却不是我们执业路上的核心要素。倘若因上述一个方面和几个方面,而作出加入一家律所的决定,可能看似解决了一个近忧,但由于没有远虑,却陷于近忧不断的苦恼中。

而以下“六个要”才是青年律师选择律所时应当关注的核心要素。

一、要看律所有没有清晰的组织架构、议事规则?有没有形成核心团队和核心领导力?

——这是直接关系到能走多久的问题。

在这个行业里,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因合伙人之间的分歧无法调和,而最终导致分崩离析的律所。而律所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律师的执业机构和平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有着清晰的组织架构、议事规则的律师事务所,才是可能长治久安的律所,才是可能律所扬帆远航、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的律所,才是律所在出现危机时转危为安的律所。亦是所谓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二、要看律所有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清晰的使命和愿景?

――这是直接关系到能走多远的问题。也关系到青年律师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能否实现。每个选择做律师的人,都是带着使命而来,都是有着自己对这个职业的憧憬的;那么律师事务所的有没有使命?有没有愿景?有没有对未来作出规划?

这些发展规划、使命与愿景与我们的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我们自己的使命担当是否有相同、有契合的地方?

三、要看律所如何定义与律师的关系

青年律师是律所的现在,更是律所的未来,而两者之间的“确认眼神”也是相互选择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律所和其他企业并无太大区别。律所并不仅是律师执业的平台,律所与律师之间应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律所为律师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能有效减少律师在工作中的后顾之虑,专注提升业务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律师自我的提升也能为律所带来品牌效应,两者相辅相成。

四、要看律所有没有核心文化和价值理念

律所的发展和团队建设需要有文化和理念的标签。

这些核心文化和价值理念,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否相符?律所应当在文化与价值上给律师以倡导和引领。

如果律师办案、执业是物质文明的建设,那么文化和理念就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五、要看律所的晋升渠道是否畅通

――这关系到我们加入律所后,能否有足够的机会、足够的舞台去展示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无论我们要选择专业化、我们要创始自己的团队、我们要做合伙人、我们要做部门负责人等,都需要律所在制度建设的层面,提供这样的安排和机会。否则,律师个体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受限于律所。

六、要看律所是否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学习机会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也挡光。青年律师当然也需要光环,但青年律师更需要学习、更需要成长。青年律师的提升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律所内完成的,是在同事间相互学习的。

律师事务所事是否重视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去创造和搭建青年律师交流与学习的机制,对青年律师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不是律所大小能解决的,而是律所的有没有这样的制度安排,有没有人来推动事情?有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青年律师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上“六个要”即是伍主任分享关于青年律师在选择律师事务所时应当关注的六个核心要素。这“六个要”既与青年律师执业过程密切相关,又关系到青年律师的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规划。这“六个要”其实就是要解决如何选择一个志同道合的律所。一个志同道合的律所里,必然有一群与你志同道合的律师。希望能给各位青年律师在选择律师事务所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让各位青年律师在选择律所时不再感到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