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道大讲堂 l 第四十六期
2020.08.21

我们都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除了要穷尽一切手段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外,还要学会站在法官的角度,综合考虑案件的有利点和风险点,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案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周梁伟宁律师就给我们骏道所全体人员上了一课,以《转身》一词讲述了他作为法官的二十二年职业生涯,以及从法官到律师的职业转变。

梁律师从法官和律师都需共同面对的证据这一角度来入手,很好的说明了律师身份与法官身份的区别。比如,当自身处于被动时,尝试用好证据规则赋予的权利。证据规则中,除当事人举证之外,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调查取证。此时,若法院启动了调查取证并且查实后,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紧接着,梁律师引入了两个实务中真实接触及办理的案件,大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想如果你们是法官或者律师,碰到以下案件该如何处理呢?

 

 

 

 

 

梁律师充分讲述了他分别在两个不同职业角度的处理方法和理由。打开了大家对法官如何做案件、又以律师身份做案件的角色的讨论话题。

梁律师还感慨到,法官与律师最大的差别应该就是思想上的转变了。从律师角度出发,原告律师,从聆听客户的阐述,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到达成客户所想;而被告律师,要考虑如何打掉原告的诉求,减损,提出各种合理抗辩,种种合法手法都需要作出,还要用法官能接受的方式。从法官到执业律师以后才发现,做律师不是只有表面的光鲜亮丽,更不是坐等收钱,而是996的常态化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

大家觉得法官眼中的好律师是怎么样的呢?梁律师给出他的个人理解:1、精准–基本事实和适用法律的精准;2、言简意赅–在短时间内将提炼的法言法语展示;3、符合常理–起诉或者答辩内容,能与日常生活感受相匹配;4、聪明–能理解法官、对诉讼方向有宏观的把握。

最后,梁律师表示,无论如何,自身的法律知识基础是必备的,程序、实体都需要常常学习和记忆。不管是成为法官还是成为律师,对法律的热爱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