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谈 l 第五十三期 律师的商务礼仪(二)
2020.11.10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表示尊重敬畏的思想意识、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上一期,伍远亮主任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律师在不同的商务场景应遵循的礼仪,今天,主任结合自身多年律师执业经验,再次向大家分享了对礼仪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主任讲“礼”

1、内心谦和,人自有礼。礼是仪的内在修养,仪是礼的外在表达。礼仪是一种自我魅力的展现,也是一种对自我行为的要求,在与别人的交往中,适时的表达对别人的尊重,既是自身修养的良好展示,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懂礼仪但不表达,其实是不懂礼,“知行合一”,懂礼且有礼,才是最好的礼仪。

2、礼仪的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舒服,让别人获得尊重。礼仪也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事向内求,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与人交往,应时刻注意自身礼仪。

3、律师的礼仪区别于一般的商务礼仪。律师作为法律服务专业人士,需要与不同人士沟通交流,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对别人的尊重。在处理案件时需要运用法律思维,但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要避免“法言法语”,应尽量“接地气”,让沟通的礼仪更“生活化”,将法律思维转化为情理,学会换位思考,以当事人认可的方式将法律规定传达给对方。

二、礼仪细节知多少?

1、不同的“局”,介绍客人的不同方法

饭局上如何介绍客人?一般应区分场合,正式场合遵循“位高为尊”的原则,若对方是位尊者,应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说明对方的工作单位、职务,介绍职务时“就高不就低”,介绍时间不宜过长,一到两分钟为宜。客人则应遵循主人安排,秉持“客随主便”的原则,不应提过多要求;非正式场合,一般尊重传统礼仪,随机应变,灵活把握。

2、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手势:手势作为仪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正确地使用。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递送物品、接收物品,最好用双手接送;招手示意别人过来时手心向下招手为宜;握手、招手时应保持适宜的距离,自然、优雅而不生硬,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睛表达出来,律师在商务交往中,应注意眼神与表情的管理。与对方交流时,应注视对方,但不宜直视,给人以咄咄逼人的印象,而应将目光停留在对方的“社交区”,即鼻眼三角区;对方讲话时,不宜左顾右盼;与人打招呼、握手时,眼神应注视对方而非其他方向。

握手:握手礼仪的顺序:尊者先伸手。与长辈握手,需等长辈先伸手;与领导握手,需待领导先伸手;男士与女士握手需等女士先伸手。男士之间握手,应握满,即握至对方大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位置,同时轻轻摇动几下 ,男士与女士握手,男士应握至女士手部三分之二的位置。握手的力度要适中,手要干净清洁,若手上有污物或不方便时要向对方说明,握完手应及时松开。

递名片:递名片时,要在与对方有沟通基础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时机双手递给对方,文字方向朝向对方,方便对方观看。接名片时,应双手接过,点头致谢,最好看一下名片内容,轻轻读出对方的职位,同时以对方姓氏加职位称呼对方,接过的名片应放在名片夹里,没有名片夹的放在包里或上衣口袋里,以示尊重。

律师作为法律服务者,尤其需要注重礼仪,从穿着、仪态、言谈、举止等细节处彰显专业,从而赢得客户认可。在某些案件中,礼仪甚至是决定客户是否接受法律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律师在与人沟通交往时,要分清场合,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合乎时宜的方式与礼仪展现出自己的专业与修养。

律学谈· 分享心得

徐韵菲  实习律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礼仪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律师必备的相处之道。律学谈从握手、电话联系、介绍自己与他人等多角度解析商务礼仪,更好地帮助我所律师通过知行合一展示新时代律师风貌。

廖冰冰  实习律师 : 生而为人,学礼知礼,内在的修养到外在的仪容、仪表、仪态、仪式都是礼仪的呈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知礼善用,我们用礼仪表达彼此的尊重,让彼此相处得更舒服。作为律师,在与不同客户相处时,应该有不同的相处之道,才能与客户相处得融洽。

张扬  实习律师 :主任分享的关于“礼仪”的解读很巧妙:“礼”是个人的内在素养;“仪”是仪态、仪式,也是“礼”的外在表达方式。礼仪的本质应是相互尊重。在人际交往中,给予他人应有的尊重,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建立和谐关系。同时主任也分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对于如何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十分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