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在即,回顾和总结是大家爱做的事。12月22日,林穗明律师组织了一场分享会,主题是“闲聊大家今年读的书”。林律师认为人接触到的事物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看的书也一样。梳理一年看过的书,由此也可以看到今年历程,自己有无成长,在哪些方面不一样了,哪些地方退化了。
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书籍——《民法典》,是法律人必读数目之一。但为了让自己有个比较全面的回顾,林律师表示今天分享的书籍不局限于专业书籍。
首先,他说到今年花了比较多时间阅读哲学,并讲了一个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
那个时候,古希腊有很多公共场所,很多寺庙需要雕像。苏格拉底的职业是个雕刻匠,但是他不务正业,很少好好雕刻,没赚到什么钱。他整天就是在街上跟人谈话,谈话也不收费。
有一个富翁想给他一大块地盖房子,但他却把人家怼了回去:我需要一双鞋子,你却给我一整张兽皮。如果我接受了,那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有一次他带着弟子在雅典街头闲逛。走着走着,他摇摇头说: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马上,身边有人批评他:“哲学家是要教人幸福的,你看你吃得那么糟糕,穿得破破烂烂,你这不是在教人不幸吗?
他的回答正好相反,说了一句名言:一无所需最像神,所需越少越接近于神。
从这个故事,林律师引出今天分享的第一本书籍,梯利写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系统介绍了西方各时期的哲学问题,以及不同时期哲学家的解答。关于心得,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抛弃权威思想,从西方哲学而言,并没有唯一的权威,这样他们才有这种革新的传统。西方的哲学,包括科学技术才会日新月异,推动社会变革。
而说到律师行业,一般认为律师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很多方面并是不提倡创新的,比如法律文书,很多时候就要求按照惯例即可,创新反而被视为一种不正常的行为。
但除了这些必须延续传统和经验的事务,林律师认为,律师业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着许多激烈的变化。这方面也有很多书籍或文章可供参考,比如《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这本书,相信读后会对律师业的未来有更多的认识,也会对律师的职业规划有帮助。
一位历史上最优秀的冰球选手说过,“奔往冰球所向,而非冰球所在。”
随后林律师介绍了自己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圣经》一起阅读的经验(编注:《查》是哲学家尼采最知名的一部打破基督教传统的作品)。他体会到了相反观点共读的乐趣,就像法官,听完原告发言再听被告的,才能逐渐接近真相。
在分享完几本值得推荐的书本之后,林律师也总结了一下自身的不足,认为自己属于较易冲动的性格,希望通过多读书来提高运用理智、把握感情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自己对现当代中国作品有更多的认识,以此来加深自己对现代社会和趋势的了解。
一堵墙会成为行进的障碍,但可以看见和翻越。但一种思想却是无形的,当我们感觉不到它时,只能按它的意思走。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说自由的。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它,才能把握它,直至改变它。阅读是革新思想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只有改变了思想,才能从根本上革新自己,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祝愿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