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来了!】2021年度表彰会伍远亮主任《存在》主题致辞全文
2022.01.08

有首歌,大家可能都听过,歌名叫《存在》,其中有段歌词是这么写的:
今年的年会,我们似乎跋山涉水,翻过了高山、跨越险滩,有种久违的感觉!
这些年来,我有机会时常与我们同行中各个阶段的人相处、沟通。其中有刚准备入行的实习律师、有青年律师、有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律师、也有年长一些的律师。见的多了、沟通多了,我发现律师的一些状态和特点,这些特点也是社会性的,我在这用两个字说明和展开。
一个是“独”,另一个是“燥”。合起来就是独燥,再连起来就是独自燥动。
“独”,相信这是很多律师的写照,独来独往、独挡一面、独树一帜,这是律师这个职业骨子里特有的孤独。在实际的工作中,少融合、少参与、少分享、也少共赢。在思维层面,常常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事件中,很难从具体案件中抽离出来,跳出来,很难用一种圈外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典型而普遍的心态和看法,就是律师多了,律师难做;要么就是我没资源,没关系。
“燥”,是焦燥、急燥。没办法,要生存、要买房、要结婚,都需要钱,的确,这些都是我们燥的理由,因为天天想着这些事,不燥都难。挣快钱、挣大钱,也不单是律师有,但燥就能燥来钱吗?就能燥来我们想要的吗?
如果燥不来,那要怎么办?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究竟处在独、燥的环境和状态中,我们该如何存在?
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围绕“我、为”这两个字,来说说我的观点与体验,并与大家共勉。
见真我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个我”,叫:他人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真正的我和无我。要见真我的第一关得破掉他人眼中的我,再破掉自己眼中的我。但“破”却并不容易。
革他人的命易,革自己的命难;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
有一个成语叫“作茧自缚”,这个茧自我作,破也需自己破。不破则不立,不破则无法见真我。时常活在他人眼中的我是假我,与假我相处,那就是假存在,不会有真存在。
是的,这个社会前进的车轮太快,我们需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只有当我们的肉体与灵魂在一起时,才可称之为我,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我。
一个敢于解构自我的人,才能真正与真我展开对话,与真我交流,才能重建自我、实现自我,最终才能走向追求无我。
在马斯洛对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其次是尊重的需要。
我很渴望尊重,被人尊重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大家说对吗?
但别人对我的尊重,不是因为我优秀或值得别人尊重,而是尊重自己、给自己尊重的人足够优秀。我曾经总把别人对我的尊重,当成是自己的本事,后面发现不是的。
这个就像“面子”,我也很想有面子,但我们之所以常常希望别人给自己面子,是因为我们没有面子,真正有面子的人是给我们面子的人。因为我们缺,所以想要,而别人不缺,所以能给。
其实“地位”也一样,德不配位,必有祸殃。地是位的承载,但有地无为,则无位;有地有为,则有地位。我们在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地盘,一定得自己做好,否则有地也无位。
所以,自重的人,自然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然也不缺尊重。一个自重的人,也定然是一个自律的人,一个可以和真我对话的人,一个可以有真存在的人。
我们要么不开口,要开口就要能帮助人,要开口就要有正见、正思维。
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何谓“格物”?在王阳明心学中有四句话,能有答案,这四句话是这样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们骏道所提出的“好律师的标准”,首先就要求“知善恶、明是非”,知善恶者,才能致良知,致良知者,才可行正道,这正是我们今年年会的主题“致良知、行正道”。
习大大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一定不会缺少勤奋,勤能补拙,勤也能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