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上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产物,它所体现的是“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竞聘制度下,对于未任职者,意味着机会,而对于在位者,则会因任期届满或再次参加竞聘落聘而失去职位,劳动者拒绝接受新岗位,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有被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基本案情:
2013年7月15日,李某新入职四川某建设公司处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主要约定:“合同期限从2013年7月15日至2018年7月14日,乙方担任管理岗位,工作地点:成都(详细内容省略)”。
2016年8月,四川某建设公司向其内部各机构发布、公示了《公开竞聘通知》、《公开竞聘补充通知》、《竞聘实施方案》等材料,对机关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补充通知》中规定“没有竞聘到机关管理岗位的员工,公司将安排到近期新中标的项目工作”。李某获悉上述通知后报名参加竞聘,竞聘岗位为办公室一级部员,工作地点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
后经民主测评,李某并未获得其参加竞聘的岗位。2016年9月30日,四川某建设公司向李某下发了《调岗通知》,决定将其调至位于凉山州项目监理部工作,并要求李某于2016年10月10日报到。
接到调岗通知后李某拒绝至新岗位报到,2017年4月11日,四川某建设公司向李某发出《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以李某自2016年10月10日起一直无故旷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法院认为
李某所在部门的原岗位被公司全部设置为竞聘目标岗位,意味着李某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已实质丧失了原有岗位,在此条件下李某参加竞聘并不代表其认可“落选后调整至新项目岗位”的竞聘前置条件,且结合李某参加竞聘的部门是办公室的管理岗位,工作地点仍在原岗位地点来综合分析,李某有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地点履行劳动合同的意愿。
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核心要素,其中,工作地点对劳动者尤为重要,其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生活利益与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社会需求。
裁判结果:
本案中,李某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在成都市,竞聘落选后被安排至凉山州甘洛县,两地相距过远,劳动者没有履行的现实性,且该工作地点与劳动合同约定相悖。同时,公司对李某前往新岗位所履行的职责告知不清,李某未到岗期间一直与公司进行协商,此期间不宜认定为旷工。四川某建设公司以其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解除。
(案例选自:2018年度成都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安全之一:李某与四川某建设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案例点评:
1、企业用工自主权应正当行使。
2、竞争考核制度的设定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执行性;要履行民主制定和公示程序;遵循公开、民主、公平、公正原则。
3、对竞聘失败后劳动者的调岗调薪要合法、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