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来了!】2023年度表彰会伍远亮主任《 在竞争中创造自己》主题致辞
2024.01.18

律师之路,长且阻。

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要么胜出,要么退出;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尤其是当下,面对诸多让人烦恼但又无法改变的竞争环境(如: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的收费、执业人数的增长、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律师要如何突围?才能成为哪个在竞争中胜出的人、出众的人?

走老路,是到不了新地方的。

过去的经验,也很难解决当下的问题。

与时俱进很重要,学会在竞争中创造自己,才能让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明天、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难免焦虑。

破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身心置于具体的事物上。

焦虑的本质是对自己要做什么?要去向何方?没有搞清楚,没有整明白。换句话说,无明确且坚定的目标,无自己内心的主宰。当你每天都向着心中的彼岸前进时,当你每刻都在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时,当你每个想法和念头都在具体实现时,你将越来越充实,越来越笃信。

所以,焦虑的反面是具体,当你迷茫时,请把你的注意力和行动都专注到具体的事情上。

在现实与实惠面前,我们常常反对、否定形式主义。但我认为形式主义也是主义。如果没有形式,又如何表达实质。就像礼仪,仪是礼的形式和表达,如果没有“仪”的形式,又如何来表达“礼”的实质。你总不能说,我很尊重你,但只在我心里,见到你时连招呼都不打,这样你会相信对方是真的尊重你吗?

在面对竞争时,内心总会产生“技不如人”的差距感。

但我们要知道,此刻的差距,并不是此刻产生的。在相同的此刻与当下,人与人之间只会产生差异,没有差距。今天此刻的差距,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更不是究竟,产生这个结果的是我们昨天的差异。就像此刻的会议现场,我们处在同一时空境遇下,但我们每个人的体验、感知、思考、表达,甚至行动都有差异。有的人身心合一,尽在会场;有的身在会场,心在飞扬;有的被我的讲话吸引,有的被自己的手机吸引等等,这些都是此刻的差异,不是差距。但每个当下的差异,会在未来的某个当下以差距的形式呈现,也就是你感受到的差距感。比方说,我现在之所以在台上讲话,源自9年前我就坚定地选择要创办好一家律所,而你由于在9年前与我在选择上的差异,累积至今便成了当下的差距。

干掉我们的,从来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以为我们知道的东西。

就像我们这个行业的竞争,没有人会不知道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但却常常没有去细想,竞争的趋势是什么?我们究竟在竞争什么?

从我个人的观察、理解和总结来看,律师行业的竞争趋势,已经走过了过去的以单兵作战能力为主的个体竞争,到现在已经进入白热化的以个体能力为基础的团队作战能力的群体竞争,不久将进入以平台为支撑的系统能力或体系能力的竞争。从个体竞争,到群体竞争,再到体系竞争,单兵作战能力仅是基础,但已经很难呈现竞争优势和市场效益,而体系竞争的时代,将打破现有的行业关系,也必将重构律师个体与律所整体乃至行业生态的新型关系。

而律师个体的竞争,从执业生涯来看,可以分为初期竞争、中期竞争和长期竞争。这三个阶段都是竞争,但竞争的实质是不同的。

律师刚入行的初期(如:执业5年左右),主要竞争的是机遇。

这种机遇是律师个体天然带来的,如原生态家庭带来的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以及师徒关系等,但这些机遇对刚入行的律师来说,只有一次机会。

律师入行后一段时间(如:执业10左右)的中期,竞争的主要是能力。

到这个时期,律师个体的所谓机遇,几乎都已耗尽,如果这时候的律师还没有在初期的机遇期锻造好自己的能力,将面临中期竞争能力不足的窘境。直观来说,一个律师如果到了执业中期,业务创收还在呈上升趋势,一定不是简单的机遇能实现的,他已经具备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待执业到20年左右的律师,将是人品的竞争。

执业到这个时间段的律师,如果还在为案源发愁,他不是缺少机遇,也不是欠缺能力,而是没有过硬的、经得起考验和检验人品。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他缺少机遇,或欠缺能力,他熬不过执业的20年,他可能在执业初期或中期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从长期执业来说,律师的竞争一定是人品。

律师要想在长期的竞争中胜出,一定是以人品为基础,是人品加能力的竞争,包括把握机遇的能力、专业能力、表达的能力、思维的能力等等。

在竞争中创造自己,先要回归自己,要去觉知或关照自己。

万法必归于心法,万行必归于心行,万力必归于心力。

毛主席在青年时,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心之力》,其中有一句话“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康有为曾说“欲救亡无它法,但激励其心力、增长其心力。”

所以,强大的自己,强大的心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李嘉诚曾在面对采访时,用了八个字来总结自己,就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建立自我,重在志气,要立自强不息之志、养天地浩然之气。一个没有自我、没有自己内心主宰或重心在外的人,是不能自主的;一个不能自主的人,就不能自信;一个不能自信的人,就不能自立;一个不能自立的人,谈何自强?

古人曾总结:命运是两种事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

只认命是等死,不修运是作死。

只有认命修运,才能创造自己,成就精彩人生。

什么时间出生?出生在什么家庭、什么国家、什么地区、长得什么样、是男是女等都是命,是定数,你必须认。认命不等于躺平,你要修炼和把握的是运,是这个变数。

诸如:晏子身无五尺是命,是定数,但能封作齐国宰相,则是变数,是其修运的结果;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仅有万里江山。李广有狐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等等,既呈现命的定数,更体现运的变数。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我们想得,但不知怎么才是真正的“得”?

想胜出,想出众,想得到,我们有太多想要的东西。

有人说舍得,因为有舍才有得。但问题是拿什么去舍?怎样去舍呢?舍身外之物还是舍什么?似乎还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大学》里,完整的解答了如何得的问题。即:欲得先虑,欲虑先安,欲安先静,欲静先定,欲定先止。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样的得才是根本的得,真正的得。

我们知道,但不知,知什么“道”?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我们知道是要知本末之道,知先后之道。如:百善孝为先,是先后之道;身体革命的本钱,是本末之道。

我们想挣钱,却未曾想,挣什么“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耳熟能详,但这“道”是什么?或者说挣什么样的钱才算是合乎道?

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我们要挣就挣合乎道德与法纪的钱。

合乎道德,能让你心安;

合乎法纪,能让你理得。

心安理得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状态。

佛说:“我是一切的根源”

生命的状态常常不止一个我,在我看来,我们至少有四个我:

一个是他我,他人眼中的我;

二是自我,自己眼中的我;

三是真我,内心具足光明的真正的我;

四是无我,就像习大大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是哪个我的状态,我就会有哪个我的感知、状态、体验和成就。我是哪个我的认知,我就会有哪个我的机遇和机缘,我就会有哪个我的变数,会有哪个我的运。

欲修变数,就要知本,知以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欲修身,就要格物致知。

王阳明心学内容包含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以建立自我开始,建立自我无不以知道、知本、修身开始。

我是我的原因,我是我的结果,我是我的工具,我是我的胜利,我是一切的根源。

不要去追一匹马,有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匹骏马任你挑选。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你就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神,天自安排。

 

                                                                                                                                                                                               伍远亮

                                                                                                                                                                                        二零二四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