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北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北海国际仲裁院院长钟宏先生、立案外副处长谢其东先生到本所考察,并出席本所举办的争议解决跨界交流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领导、来宾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仲裁机构、法学院院长、大学教授、工会、公证处、区律工委、AI领域、人力资源、医药行业和律师事务所。

图:北海仲裁委员会&北海国际仲裁院 钟宏 主任/院长
在会上钟主任以如何做好仲裁为主题,先介绍了北海仲裁委员会和北海国际仲裁院的发展历程、发展概况以及独特的仲裁文化、价值理念和品牌打造的实践经验,再从自己引领北海仲裁的切身体验,谈到了做仲裁需要有法律的情怀与使命感,要把仲裁做好需要:一、用心做事,心存良知,要让每个案件中的争议双方,赢要赢得理所应当,输要输得心服口服;二、选准赛道,创新拓展,要从别人不想做,社会又需要的事上去琢磨,创新来自于未被满足的需要;三、团队建设要有灵魂,要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北海仲裁一直注重文化的赋能和精神的塑造,已经构建起自己一整套的文化理念,如发展理念、价值理念、品牌理念、宣传理念,“八有”文化:工作有板有眼、成果有声有色、为人有情有义、生活有滋有味,“四敬”文化:敬畏法律法规、敬重事实依据、敬崇公平合理、敬尊仲裁主体等。

图: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民商法律学院 杨成铭 院长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民商法律学院杨成铭院长,以“新时代如何打造争议解决优选地——以仲裁为中心”为主题,从当前我国争议解决的现状和发展的角度,精准分析了争议解决的三大途径–司法、仲裁、调解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认为仲裁成为优选的优势明显。对于如何打造争议解决的优选地,杨院长讲了四个方面:一是要向下扎根,当地百姓、企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仲裁发展的机会;二是向海生长,立足当地,面向东盟,东盟已经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商贸繁荣的背后是仲裁发展的广阔空间,不能只停留在国内存量争议解决业务的内卷上,要多去做涉外和国际争议解决的增量业务;三是多聘请懂外语(如:泰语、印尼语)的法治人才,这些人才的聚集会带动有关国家增量业务的拓展;四是学好和用好涉外法律与国际法,这既是应对外部风险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争议解决吸引力和打造争议解决优选地的好途径,如果说国内争议的解决是生产力,那么争取境外和国际争议在国内解决就是新质生产力。

图: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赵飞龙 教授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赵飞龙教授,先为大家介绍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招生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孩子的求学以及大家的学习深造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再从我国已然成为了一个诉讼大国的现状,法院当前面临的“案多人少”的诉讼压力为切入点,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如何解决诉讼数量逐年猛增的问题的一些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法,包括从诉讼费的调整来从源头控制好诉、滥诉的案件数量。为了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各地大力推进调解,但有偿调解尚无明文规定,全面发展受到束缚。诉讼和调解的这些困难,正是仲裁的机会,如果能充分发挥仲裁的优势,成为当事人的优先选项,仲裁就大有可为,明天一定会更好!

图:党支部书记、主任、创始人 伍远亮 律师
本所伍远亮主任在会上以“打造一家有律魂的律师事务所”为主题,从一以贯之的知行合一的文化开始,向大家分享了骏道昨天的规划与布局、今天的行动与坚持、明天的期待与憧憬,并结合律师在争议解决中作用与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图:南粤公证处涉外公证员 钟远山

图:天河区律工委主任 杨亮

图:骏道所执行主任 郭晓竹 律师
南粤公证处涉外公证员钟远山、天河区律工委主任杨亮、本所执行主任郭晓竹等均作了精彩的发言和分享。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发言内容诙谐幽默金句多、观点深刻入心脑、生动丰富质量高、解决方案接地气,整个会议过程氛围轻松、欢声笑语、热烈、掌声不断,会后大家均表示这是一次高质量的、成功的交流会。

合影留念
附:参会主要领导和嘉宾的名单